印度称国产芯片取得“首项”突破,规格虽低仍视作里程碑
CBINEWS
责任编辑:邹大斌
电脑商情在线
时间:2025-09-05 10:02
芯片 晶圆 半导体 印度
印度政府昨日宣布其半导体产业发展取得一项“重要里程碑”,并视之为该国迈向全球科技竞争舞台的关键一步。然而,这一庆祝似乎为时过早——因为此次备受瞩目的芯片本身并无特别之处。
这场热情洋溢的发布活动发生在“Semicon India 2025”大会上。会上,印度信息技术部长阿什维尼·瓦伊什纳瓦(Ashwini Vaishnaw)向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递上了一款本土研发并制造的处理器——Vikram 3201。
这款处理器由印度半导体实验室(SCL)开发,该机构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关系密切。事实上,该芯片已成功搭载于多次太空任务中。在大会上,莫迪和瓦伊什纳瓦均表示,这一成就标志着印度半导体产业已“蓄势待发”。
然而,从规格来看,这款芯片远不足以推动印度芯片产业快速腾飞:它是一款运行频率100MHz、32位的处理器,采用180nm工艺制造,并使用专有指令集。这样的配置难以吸引海外买家,也无法展示晶圆代工厂客户所看重的先进制造能力或大规模量产潜力。此外,VIKRAM-3201也无法帮助印度实现芯片自给自足。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和瓦伊什纳瓦并未在大会上提及,ISRO与SCL早在六个月前就已发布该芯片,也未说明印度此前已成功开发出自主的RISC-V架构处理器。此前,莫迪曾感叹印度在1964年错失了主导全球芯片制造的机遇。
瓦伊什纳瓦还提到了印度吸引多家主要半导体企业投资的政策,并对中国台湾的Powerchip与印度塔塔集团的合资项目表示乐观,预计该合资工厂将于2026年投产,成为印度首个大规模芯片制造厂。不过,该工厂以及印度其他在建晶圆厂所生产的,仍将是中低端芯片,而非驱动AI系统和服务器的高利润高端芯片。
事实上,印度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半导体设计人才的重要输出地。然而,外包设计服务早已是印度经济的成熟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展示一款实体芯片——哪怕是一款性能有限、仅适用于小众场景的芯片——比展示程序员在格子间工作的画面更具象征意义和宣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