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here升级、支持Arm、调整渠道政策,VMware还需要做的几件事

作者:

CBINEWS

责任编辑:

邹大斌

来源:

电脑商情在线

时间:

2025-08-29 08:35

关键字:

VMware vSphere Arm VCF

当 VMware 在 6 月推出其 Cloud Foundation 9(VCF 9)套件时,标志着其为期两年的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产品的努力告一段落。那么,对于这家被博通(Broadcom)收购的业务部门来说,下一步是什么?在本周举行的 VMware Explore 大会上,我们观察到VMware正在做的几个项目。

vSphere 升级

VMware 目前仍在销售两款低端虚拟化产品——用于测试和开发的 vSphere Standard,以及用于基础服务器虚拟化的 vSphere Enterprise Plus。这两款产品均包含 ESX 虚拟机监控程序(hypervisor)和 vCenter 虚拟机管理器。对于需要更多功能的客户,VMware 还提供了 vSphere Foundation,并已将其升级至第 9 版。

然而,vSphere Standard 和 Enterprise Plus 版本至今未变,不过,VMware 确实计划升级这两款产品,但这项工作在其待办事项清单上排位靠后,因为公司希望优先推进 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的持续开发。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尽管 vSphere Standard 和 Enterprise Plus 仍在产品目录中,但 VMware 及其分销商并不急于为此报价或开具发票,而是强烈建议买家转而采购 VCF。

布局 Arm 架构

我们还了解到更多关于 VMware 将其技术栈移植到 Arm 架构的计划。

对于此次移植的紧迫性,各方意见不一。一些高管表示,使用 VMware 为 Arm 开发的实验性虚拟机监控程序的用户非常期待获得支持,并希望 VCF 也能登陆 Arm 平台。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用户只是超级粉丝,他们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主流客户——目前主流客户对 Arm 服务器完全不感兴趣。

但无论如何,VMware 仍在继续推进。其目标是,在未来需求开始增长时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初期工作将集中于交付足够满足那些“真正需要它”的客户的产品代码,即使他们知道这还不是一款完整的产品。这有点像老 IBM 术语中的“询价产品”(RFQ);他们会为真正需要的客户构建并支持它,但不要指望它很快会出现在正式价目表上。

谁最希望 VMware 将其技术栈移植到 Arm 架构?英伟达。在 VMware Explore 大会的一场会议中,这家 GPU 巨头负责 Grace 产品线的全球负责人 Eoin McConnell 表示,如果企业能够通过 VCF 来管理其基于 Arm 的 Grace 服务器,它们将更有可能采用这些服务器。

McConnell 还表示,英伟达预计将有更多 OEM 厂商很快开始围绕其 Grace CPU 及其后续产品构建服务器。

扩展“监督服务”

VCF 9 是一个运行平台,除了提供IaaS功能外,还提供为“监督服务”(supervisor services),包括配置虚拟机或容器等基本功能。用户可以向 VCF 9 添加新服务,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定制应用程序变成一项服务。第三方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服务添加。例如,用户可以将其首选的数据库变成一项服务,供开发人员自行配置使用。

VMware 知道 VCF 需要持续演进——这正是它刚刚将 Private AI 服务集成到产品中的原因。

然而,“监督服务”(supervisor services)这个名称指的是 VCF 的底层架构,VMware 打算重新审视这一命名,以便更好地宣传 VCF 的可扩展性。

进一步的渠道改革

VMware 继续坚决告别那些不全力投入 VCF、或无法提供完整 VCF 云体验的合作伙伴。该公司还为较小的合作伙伴做出了一项重要调整:延长了一项协议,即向客户提供相当于其订阅费用十分之一的免费服务。

VMware 将其渠道合作伙伴分为三个层级:顶层是战略客户(strategic accounts),中间是企业客户(corporate),底层是商业客户(commercial accounts)。现在,这项“10% 服务优惠”已扩展至商业客户,因为 VMware 希望吸引更小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加入 VCF 生态。

ToB最前沿

ToB最前沿抖音号

CBI科技在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三元桥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508室 商务内容合作QQ:2291221 电话:13391790444或(010)62178877
版权所有:电脑商情信息服务集团 北京赢邦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司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司联系删除
京ICP备:202200907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901号
ICP证:京B2-2023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