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的蝴蝶效应

作者:

王晓强

责任编辑:

阚智

来源:

电脑商情网

时间:

2015-07-03 14:58

关键字:

棱镜门 自主可控 国产化 IT行业 蝴蝶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棱镜门”事件似乎已渐行渐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由其引发的信息安全危机仍在不断发酵。迹象表明,“棱镜门”蝴蝶翅膀的扇动已在国内IT行业中掀起一场巨大风暴。尤其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这场以“自主可控”、“国产化”为基调的风暴已横扫整个中国IT行业,并在潜移默化中对行业格局及市场发展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主可控”成行业新常态

“自主可控”、“国产化”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由于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政府多与其保持着距离,不过,“棱镜门”事件的发生则成为一个拐点。自“棱镜门”爆发以来,政府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自主可控”、“国产化”由先前的象征性口号首度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这些词汇因被赋予更深内涵而尤其对于外资品牌而言变得特别敏感。

去年5月20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出通知,要求中央机关所采购的所有PC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同月2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项制度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酝酿在信息系统领域推行相关限制性政策。

去年9月份,媒体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银监会要求银行机构涉及客户敏感数据的信息处理环节,应优先使用安全可靠、风险可控的信息技术和服务,重点在网络设备、存储、中低端服务器、信息安全、运维服务、文字处理软件等领域;同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要加大探索和尝试力度;另外,银监会已经制定了一个长期的规划目标,自2015年起到2019年,希望中国国内金融机构75%的技术设备将做到“安全、可控”。

国产化自主可控在今年年初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媒体频频报道中国政府要求外国IT企业提交所销售软件系统的源代码,以防止在华间谍活动的消息。据悉,这些政策旨在加强国内重大产业的网络安全。不过,由于美国IT公司利用美国政府对中方限制性政策的施压,这项政策最终未能得以落地实施。

“棱镜门”事件爆发于2013年7月。随着美国前中央情报局技术人员斯诺登对由美中央情报局主导的棱镜监控计划丑闻的曝光,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面对空前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长久以来一贯的对待外资IT企业的政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及产品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某些领域如超算甚至已经达到世界最前列。但是现实来看,国内许多关键行业或关键应用领域,其核心IT系统如服务器、存储以及数据库等还多是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核心系统技术由于具有门槛,在短期内实现国产化并不现实。在这种形势下,2013年9月,工信部开始推动成立了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这是中国首个面向关键应用领域的IT产业联盟。首批联盟成员为16家主要IT软硬件企业:包括浪潮信息、太极股份、中国软件、星网锐捷、东华软件等。联盟旨在推动主机、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领域IT企业的合作,建立中国自主的IT产业链。

国产品牌乘势攻城略地

得益于国产化自主可控替代趋势,一段时间以来,国产品牌乘势出击,不断攻城略地,市场影响力及份额不断提升。

在服务器领域,包括国内服务器龙头企业浪潮信息,以及凭借收购IBM X86服务器而成为服务器巨人的联想集团等国产品牌,其在国内市场的服务器出货量一直保持了高位数增长。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服务器市场本土厂商的主导进一步增强,整体市场占有率较2013年提升了9.1个百分点,达到60.4%。IDC分析师认为,本土厂商市场份额提升不仅局限在政府、电信、金融等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的传统行业,而在完全市场化的互联行业,本土厂商的竞争力明显占优,这也说明本土厂商其自身实力正在不断提高。

而在芯片领域,由中科曙光研发的一系列基于龙芯处理器的自主可控系列产品于近日亮相,产品包括龙芯桌面计算机、龙芯机架式服务器、龙芯存储服务器、龙芯刀片服务器、龙芯防火墙、龙芯负载均衡、龙芯堡垒主机等自主可控的硬件平台。曙光公司副总裁邵宗有表示:“当今时代需要自主可控的不单只有服务器,必须是一个完整的IT系统。曙光今天全新推出的,正是基于龙芯的完整IT系统。我们现在要求的自主可控,是安全可靠,是在关键领域国产化。”

此外,来自渠道合作伙伴层面的变化也颇说明问题。对于国内知名IT分销商长虹佳华而言,过去多年来,其在与上游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中,国外品牌业务占去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EMC、HDS、IBM等,都是与公司保持密切合作的国外品牌。但是近年来,这一比例情况却悄然发生变化,尤其在企业级市场,来自包括浪潮在内的国产品牌的合作业务已占去了近半的份额。对于这一变化,长虹佳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近年来的强调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大环境下,我们看到生意机会在明显向国内品牌倾斜。尤其在X86产品体系中,主要的业务增长还是来自于中国的国产品牌,这也是长虹佳华为什么坚定与国产品牌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资品牌绑定国内合作伙伴  引入“国企血缘”


思杰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

对于当前国内这一市场形势,思杰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认为,“自主可控”这个概念的提出其实并不是很清晰,因为到目前为止,官方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中国银监会更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出台了三个版本。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思杰公司一直在关注它的发展,虽然在用户层面来看对其的解读也不尽一致,但是作为公司已经切实感受到由此所带来的市场影响。


Radware中国区副总裁赵军

谈到自主可控,总部位于以色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Radware,其中国区副总裁赵军表示,在2015年初的这段时间里,Radware中国区也感受了到空前的压力,年后自己很多时间被用于制定适应中国市场新形势的策略上。他表示,对于Radware而言,中国市场非常重要,公司高层也非常重视,曾为此专程来华商谈如何让公司变得更加符合中国政府需要,以及如何推进在中国的合作及业务的落地。在这方面,中国区给出的响应也非常积极,也推出了很多与中国合作伙伴深化合作的举措。

受国产化自主可控形势的影响,外资IT品牌正在经受巨大压力,他们普遍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前景感到顾虑和担忧,毕竟不愿失去和退出这个世界上最大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中国市场,真正与中国市场做到血脉相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IBM、英特尔、惠普、SAP等在内的不少外资IT品牌都做出了类似的动作:选择一家中国国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共建合资公司或入股的方式结盟,以获得在“血缘”及身份上的认同。

惠普:与紫光成立合资公司 搭建关键业务本土化大生态

“今天,惠普不仅是一家合资公司,还是一家‘国企’,甚至还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家‘校办企业’。”在6月25日惠普举办superdome X开放日活动中,惠普发言人的一句风趣的话引发了现场一片会意的笑声。

作为一家外资品牌,惠普与紫光组建合资公司的举动被外界认为是应对“国产化自主可控”形势的重要举措。

5月下旬,紫光股份收购惠普公司旗下“新华三”公司51%股份,双方联合成立了“新华三”公司。“新华三”业务包括惠普公司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与惠普中国有限公司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中国惠普将继续100%拥有其在华的企业服务、软件、HP Helion云、Aruba网络产品和打印与个人系统业务。

惠普在力推关键业务服务器产品Superdome X的同时,也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的关键业务大生态系统。开放日当天,惠普举办了盛大的合作伙伴战略签约仪式,并与专注于处理器、数据库、操作系统、工控安全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了战略签约。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企业集团关键业务服务器系统部总经理樊瀛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企业集团关键业务服务器系统部总经理樊瀛表示,目前针对对银行、证券、保险等在内的金融行业生态圈体系已初步搭建完成。除了与南天软件、中科软、恒生电子等行业合作伙伴以及传统的SUSE、红帽等操作系统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之外,惠普还与中国本土的操作系统品牌麒麟以及数据库厂商建立了合作联盟。“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联盟可以在整个的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内,真正做到安全自主可控,并为我们的用户关键业务提供支持。”他强调说。

DELL:牵手清华同方,融入中国IT产业生态

6月30日上午,戴尔与清华同方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双方在中国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该合作备忘录签署之后,戴尔和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将建立全面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在计算机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IT基础架构、全球采购和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展开合作,提升双方的竞争力。

根据此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戴尔与清华同方将通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BYOD、数字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整合、一体化的新IT方案。双方将利用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行深入合作,为最终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端到端信息化解决方案。此外,双方还将在供应链管理、全球运营、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戴尔与清华同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表示:“我很高兴代表戴尔公司与清华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作为全球领先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戴尔与中国本地伙伴的深入合作,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融入中国IT产业生态系统,增强我们向中国客户提供最优IT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能力,助力中国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

SAP:联手中国通信 提供基于本土数据中心的云服务

SAP称中国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打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SAP早于去年8月就宣布与中国电信旗下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建立的基于SAP云解决方案的中国数据中心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营。该数据中心将面向中国用户提供SuccessFactors公有云解决方案,并由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数通信息有限公司负责托管运营。

数据中心所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套件为SuccessFactors人力资本管理(HCM)云解决方案。目前,SAP已成为中国首家提供整合HCM云解决方案的国际软件公司。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表示:“SAP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Run simple.’,云解决方案是这一战略的重要载体。为满足中国企业简化IT架构和部署的需求,我们一直努力将前沿的SuccessFactors云产品带入中国,与领军企业合力培养生态系统,确保客户获得端到端的云服务体验。未来我们将把更多云产品托管于本地数据中心,辐射整个市场。”

IBM:成立中国Power联盟 携手华胜天成组建合资公司

在国产化自主可控形势下,IBM做出一系列重大动作,成为外资品牌中动作幅度最大的厂商,此举也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IBM与华胜天成及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去年11月份,IBM与国内A股上市企业华胜天成及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合作各方将组建合资公司,IBM将把包括硬件、数据库、中间件在内的POWER服务器核心技术授权给华胜天成。

届时,华胜天成将联合相关合作方,发起成立一家专门负责消化和吸收IBM相关知识产权授权技术的公司,简称“TOP公司”。在授权的同时,IBM将协助TOP公司进行POWER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TOP公司将把IBM上述高端计算技术与本土安全可控计算技术相融合,推动高端计算系统的国产化进程,以达到国产高端计算系统的自主、安全、可控的目标。与此同时,各方还将组建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在内的产业链核心产品公司,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全产业链。

不仅如此,IBM还有OpenPower的规划,即将Power芯片底层技术开放给更多企业,以联合建立Power芯片技术的生态圈。在与华胜天成携手组建合作公司前不久,IBM与苏州市政府和相关内地企业建立了“中国POWER联盟”,旨在推动建立中国版本的OpenPower联盟。IBM向中国企业授权Power芯片技术后,中国公司定制的Power服务器将去除IBM默认的安全模块,而采用中国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模块。相关人士表示,这种“开放技术授权+联盟+合资公司”的新业务形式,已经成为IBM在华业务的一种新常态。

对此,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IBM将全力配合中国实现在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方面的目标,帮助中国打造一个覆盖芯片、系统、软件、应用、服务和研发的新型产业链。

而从政府层面来看,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则为自主可控的策略找到了实在的落点。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北京市正在按照中央新的定位要求,全力打造 高精尖经济结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IBM与北京相关企业开展POWER技术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POWER技术、提升中国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 重要意义。”

ToB最前沿

ToB最前沿抖音号

CBI科技在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三元桥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508室 商务内容合作QQ:2291221 电话:13391790444或(010)62178877
版权所有:电脑商情信息服务集团 北京赢邦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司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司联系删除
京ICP备:202200907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901号
ICP证:京B2-2023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