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一款AI眼镜来了,你会买吗?

作者:

刘沙

责任编辑:

刘沙

来源:

电脑商情在线

时间:

2024-11-13 15:56

关键字:

AI眼镜

  昨日,百度世界2024论坛上发布了搭载中文大模型的智能眼镜--小度AI眼镜。该眼镜配备了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和自研的AI防抖算法,可实现56小时待机,支持连续5小时以上聆听,30分钟即可快速充满电,重量只有45g。

  据介绍,这款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的能力,可以捕捉视觉、声音、位置等信息,扩展人们的感官体验,成为更高效、便捷的交互入口,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以旅游场景为例,小度AI眼镜可以作为"私人导游",解放用户的双手,记录美好瞬间。结合百度地图、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等服务,还支持用户边走边访问,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它还可以作为"翻译官",在用户出国、开会、逛博物馆时,支持实时翻译和智能分析拍照;作为"智能笔记助手",在用户学习时,帮助记录重点文字。

  根据计划,小度AI眼镜将于2025年上市。

  AI眼镜市场现状

  小度AI眼镜的发布加深了人们对于AI眼镜这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关注度。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眼镜已经逐渐从科幻小说走向现实生活。这种集成了视觉识别、语音交互、增强现实(AR)等多种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在重塑我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方式。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 AI 眼镜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以较高的年增长率不断扩大,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爱好者对新兴技术的追捧。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攀升。

  目前,AI 眼镜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科技巨头、传统眼镜制造商和一些新兴的初创企业。科技巨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些传统眼镜制造商也涉足这一领域,将其在光学领域的优势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同时,一些新兴的初创企业则以创新的技术和独特的应用场景吸引了市场的关注。

  如谷歌已主动接触眼镜制造业巨头依视路(Essilor Luxottica),希望合作生产AI眼镜。苹果在继Vision Pro之后,加码研究轻量级AR眼镜。在国内,OPPO、魅族、小米等手机厂商已投入到一体式AI眼镜的开发,还有雷鸟、XREAL等长期专注于AR眼镜的厂商。

  应用场景广泛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AI眼镜有望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既有个人消费场景,也有企业商用场景,如:

  娱乐与多媒体:用户可以通过 AI 眼镜观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等,享受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同时,增强现实(AR)游戏和应用程序会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娱乐方式。

  健康与运动监测:结合传感器技术,AI 眼镜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如步数、心率、运动轨迹等,并提供运动指导和健康建议。非常适合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

  社交与通信:AI 眼镜支持语音通话、消息发送等通信功能,用户可以在不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与他人保持联系。此外,一些社交应用程序还可以通过眼镜实现虚拟社交互动,如虚拟形象展示和共享体验等。

  物流与仓储:物流工作人员可以利用 AI 眼镜快速实现货物扫描、分拣和库存管理。例如,通过识别货物标签和条形码,系统可以自动更新库存信息并指导物流人员进行操作。

  工业维修:在工业维修场景中,技术人员可以佩戴 AI 眼镜,通过图像识别和远程指导功能,快速识别设备故障并获取维修建议,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医疗:在医疗场景中,医生可以使用 AI 眼镜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获取的患者数据和指导信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教育:在教育场景中,教师可以通过眼镜实现远程教学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增强现实内容获得更生动的学习体验。

  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AI眼镜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大模型和AI芯片技术的进步,AI眼镜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通过集成更多类型的传感器,AI眼镜将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甚至有望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无缝整合,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生活体验。

  不过,随着AI眼镜的普及,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也将日益突出,相关的法规和行业标准亟待建立。电池续航、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仍是技术发展需要克服的难题。如何提高佩戴舒适度和易用性,提高用户体验,也是AI眼镜未来普及的关键。

ToB最前沿

ToB最前沿抖音号

CBI科技在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三元桥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508室 商务内容合作QQ:2291221 电话:13391790444或(010)62178877
版权所有:电脑商情信息服务集团 北京赢邦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司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司联系删除
京ICP备:202200907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901号
ICP证:京B2-20230255